痰瘀阻络与气机逆乱 随着贲门癌病情进展,癌邪逐渐壮大,中医认为此时病机已从早期的“胃气郁滞”发展为**痰瘀互结、阻滞贲门**,甚至出现“气机逆乱”,症状较早期明显加重,且多伴随“不通则痛”“胃气上逆”的典型表现,属于“噎膈”中重症阶段。 中期最突出的症状是吞咽梗阻加重,患者进食干硬食物时会出现明显梗阻感,甚至需依赖稀粥、牛奶等流质食物,部分人进食后会出现食物反流,反流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,无明显酸味。中医认为这是痰浊与瘀血在贲门部位凝结,阻塞食道通路所致,若梗阻伴随胸骨后刺痛,疼痛固定不移,夜间加重,则提示瘀血阻滞脉络,属于 “瘀血型噎膈”,舌象多为紫暗或有瘀斑,脉象涩滞。 其次是呕吐痰涎,患者常在进食后半小时至 1 小时内出现呕吐,呕吐物以白色黏液或泡沫状痰涎为主,部分夹杂少量食物,呕吐后梗阻感可暂时缓解。这种 “吐而不渴” 的表现,是中医 “痰浊内阻” 的典型信号 —— 痰浊阻塞贲门,胃气无法正常下行,反而向上逆乱,导致痰涎随胃气上涌。此类患者多伴随口淡不渴、舌苔白滑、脉象滑缓,部分人还会感觉咽喉部有 “黏痰黏着”,咳之不出、咽之不下。 此外,上腹部隐痛也会逐渐显现,疼痛位置多固定在贲门对应区域(上腹部偏左),性质以隐痛、胀痛为主,偶尔出现刺痛,疼痛与饮食相关但无规律 —— 空腹时可能痛,餐后也可能加重,这与普通胃病 “餐后痛” 或 “空腹痛” 的规律不同。中医认为,这是痰瘀阻滞气机,“不通则痛” 与 “不荣则痛” 并存的表现:瘀阻脉络导致 “不通”,脾胃虚弱导致 “不荣”,舌象多为淡紫苔白腻,脉象弦滑或细涩。 此时若能及时以 “化痰祛瘀、和胃降逆” 为核心治法,如选用旋覆代赭汤合丹参饮加减,可有效缓解梗阻与呕吐症状,延缓癌邪进一步扩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