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对胆囊癌的辨证注重分型论治,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各有侧重,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。 肝郁气滞型多见于胆囊癌早期,除右上腹隐痛外,可见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,此为肝气不疏、情志失调之象。患者常感胁肋胀闷如塞,嗳气后稍舒,伴口苦、食少,舌苔薄白,脉弦。此型疼痛多随情绪波动,与现代医学早期胆囊癌的非特异性症状相吻合。 湿热蕴结型症状更为鲜明,右上腹疼痛加剧且有灼热感,皮肤巩膜黄染鲜明如橘子色,伴发热恶寒交替。患者多有恶心欲呕、腹胀便溏或黏滞不爽,小便短赤,舌质红、苔黄腻,脉弦数。此因湿热互结,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,常对应肿瘤阻塞胆管引发的梗阻性黄疸。 瘀毒内阻型以疼痛剧烈为特征,痛如针刺刀割,固定不移,夜间痛甚,甚至痛引肩背。患者可见皮肤瘀斑、面色黧黑,或伴衄血、便血,舌紫暗有瘀点,脉沉涩。此型多属病程中晚期,瘀毒凝滞脉络,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导致的疼痛加剧相符。 正虚邪恋型常见于晚期,除原有症状外,突出表现为神疲乏力、消瘦脱形,右上腹包块坚硬如石,推之不动。患者多有低热盗汗、口干咽燥,或见腹水、下肢浮肿,舌红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无力。此为正气耗竭、余毒未清之象,提示病情危重。 不同证型的症状演变反映了胆囊癌 “由气及血、由实转虚” 的病理过程,临床需根据证型变化调整治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