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属于中医肺岩肺积息贲积聚等范畴。正气不足是肺癌发生的内在因素,气滞、血瘀,痰凝、湿热毒等相互胶结是肺癌发病的条件。 肺癌总属于正虚邪实、邪盛正衰,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,攻补兼施。要结合病史、病程、四诊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,综合分析,辨证施治,做到治实当顾虚,补虚勿忘实。
肺癌治疗应重视辨病程的阶段,明确患者处于初、中、晚期的不同,以选择适当的治法和估计预后。
01
肺癌初期病邪初起,正气尚强,邪气尚浅,以实证为主,多因癌毒内蕴,阻滞气机,气血瘀滞,津停为痰,多辨为痰湿内阻、气滞血瘀证。(肿瘤就好比张在身体里的小人,在肺癌初期阶段,肿瘤细胞刚刚萌芽,生命力相对较弱。)表现为:
气机不调,肺之宣发肃降失常,则咳嗽、咳痰;血逸肺络,则见痰中带暗血或血块;气滞血瘀则胸胁胀痛或刺痛,痛有定处。
对于早期肺癌应用活血化瘀、行气化痰、散结消癥、清热解毒类药物,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。但当患者伴发咯血时,应慎用活血类药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
中期受病日久,邪气渐深,正气较弱,多为脾气亏虚,痰湿蕴结,阴液耗伤,内热雍盛,当辨为脾肺亏虚证和阴虚内热证。(中期阶段,肿瘤已经在身体里成长一段时间了,发展较快,但生命力相对来说还是没有那么顽强。)表现为:
津聚成痰,则咳嗽痰多,色白而黏,腹胀纳差;虚热灼肺,肺失濡润,则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,痰中带血,胸痛气急。
对于中期的治疗,我们要对付的不仅仅是肿瘤,还需进补我们的身体提高免疫力与肿瘤对抗。可以先攻后补,或先补后攻,不可一味猛攻,以免损伤元气。在祛邪基础上,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,并结合主要病变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的治法。
晚期癌毒经久,耗伤气血津液,正气消残,阴液耗伤,阴损及阳,当辨为气血两虚证、气阴两虚证和肾阳亏虚证。(晚期阶段,肿瘤细胞已经从小孩长到大人,生命力相对顽强,对人体的危害大。)表现为:
气血亏虚,肺失濡养,宣降失常,则咳嗽无力,神疲乏力,气短懒言,大肉消瘦,大骨枯槁;气阴两虚,肺痿失用,则咳嗽痰少,咳声低弱,痰中带血或咯血;肾阳亏虚,肺肾失于温煦,则咳嗽气急,动则喘促,腰酸耳鸣,畏寒肢冷。
对于晚期肺癌的中药治疗思路是以补为主,这时候肿瘤对人体的损害较大,我们需要扶正固本,保持自身的体力。治以补肺益气,滋阴养血,健脾温肾。
02
中医药其具有补虚扶弱、补中寓治、治中寓补、随症加减、量体裁方的特点,对于体质虚弱者有较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。扶正同时兼顾驱邪,补益肺肾,活血通络,顾护脾胃,可大大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,提高患者生存质量,延长患者的寿命。
早期肺癌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,对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,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。中医认为化疗药物、放射线均属热毒,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大,如能够引起骨髓抑制、肺纤维化、化疗性呕吐、腹泻等。
中医药能降低放、化疗后遗留的毒性作用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还可以配合放疗和化疗,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,增强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,提高生存质量,明显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。
对某些晚期肺癌无法手术及放化疗者或者运用靶向药治疗的患者,中医药可延长生存期,提高生活质量,能够使其一定程度带瘤生存。
03
肺癌分型不同,且年龄、营养状况及多种合并症等均有差异,治疗要充分个体化。除通过手术、放疗、化疗以及靶向药物等进行治疗,还主张中西医并重辨证、辨病、辨体相结合,结合肺癌的病机变化,应用不同的中药多角度多方位消瘤,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上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 |